玻璃熔制過程大致上可分為五個階段,硅酸鹽形成階段、玻璃形成階段、澄清、均化、冷卻。其中,澄清是指玻璃熔融,隨著繼續(xù)的升溫,黏度下降,玻璃液中的可見氣泡溢出,即去除玻璃液中可見氣泡的過程。澄清是玻璃熔制過程中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它與玻璃制品的產量和質量密切相關。
初熔以后,玻璃液中還存在大量的氣泡和溶解的氣體,還不能使用。澄清的作用就是將存在的氣泡排出,降低溶解氣體的濃度,去除可見氣泡,防止出現(xiàn)再生氣泡以及使熔體均化。在澄清過程中,有兩種方法可消除可見氣泡。一是使氣泡的體積增大加速上升,漂浮于玻璃液表面,而后破裂消失;一是使小氣泡中的氣體組分溶解于玻璃液中,氣泡被吸收而消失。按照斯托克斯定律
V=2r2g(ρ-ρ’)/9η(1)
式中V—氣泡的上浮速度,cm/s;
r—氣泡的半徑,cm;
g—重力加速度,cm/s2;
ρ—玻璃液的密度,g/cm3;
ρ’—氣泡中氣體的密度,g/cm3;
η—熔融玻璃液的黏度,Pa•s。
可知,氣泡的半徑越大,玻璃液的黏度越小,氣泡的上浮速度越快。對于微小的氣泡來說,除了玻璃液的對流能引起它們的移動以外,幾乎不可能漂浮到玻璃液表面。在等溫等壓條件下,使玻璃液中的氣泡變大有兩種方法:一、多個小氣泡結合成一個大氣泡;二、玻璃液中溶解的氣體滲入氣泡,使其擴大。玻璃液中小氣泡彼此距離比較遠,而且玻璃液的表面張力又很大,使小氣泡很難聚合。而第二種方法更具有實際意義,玻璃液中溶解氣體的過飽和度越大,這種氣體在氣泡中的分壓越低,則氣體就越容易從玻璃液進入氣泡。氣泡增大后,其上升速度增大,能夠迅速的漂浮于玻璃液的表面,破裂消失。
澄清初期,熔體中存在未熔化的配合料,氣泡數量多,多個氣泡能夠合并為大氣泡,從而上升速度增大,澄清后期,熔體中不存在未熔化的配合料,氣泡數量也比較少,氣泡合并的現(xiàn)象也就幾乎不存在了。由于澄清氣體擴散到氣泡內使氣泡長大肯定對氣泡的上升有很大的影響,從而也影響到澄清速度,化學澄清就是利用這一效應。
化學澄清是指,當澄清時只對熔體加熱已不能得到滿意的結果,必須添加一些在較高溫度下才析出氣體的化學藥品,在熔化的配合料排氣過程基本結束,黏度足夠低時,可使氣泡以足夠大的速度上升,從而達到澄清效果。
常用的化學澄清劑為硫酸鹽,多價態(tài)氧化物,以及鹵化物。
芒硝,Na2SO4,高溫澄清劑,在還原劑作用下其分解溫度降低,其熔解時在有還原劑存在時可與SiO2反應。
Na2SO4+C=Na2SO3+CO↑
Na2SO3+SiO2=Na2SiO3+SO2↑
SO2溶入玻璃液中,在1200℃以上高溫SO2作為氣體放出,起到澄清作用。芒硝對鉬電極有侵蝕作用,1000kg石英砂,用量應少于5kg。
白砒,即As2O3,一般為白色結晶粉末或無定形玻璃狀物質。白砒是劇毒原料,0.06g即能致人死命,在使用時要特別注意并由專人負責保管。白砒常與硝酸鹽共同使用,高溫下可產生以下反應。
As2O3+O2=As2O5(600℃~1200℃)
As2O5=As2O3+O2↑(1200℃以上)
高溫下放出氧氣,促進玻璃液澄清。白砒對鉬電極有侵蝕作用,1000kg石英砂,用量應少于0.25kg。硝酸鈉用量應少于3kg。
氧化銻,Sb2O3,白色結晶粉末,其澄清作用與白砒相似。與硝酸鹽共同使用,才能達到良好的澄清效果。氧化銻屬熱還原劑,較白砒毒性小,且五價銻轉變?yōu)槿齼r銻時的溫度較白砒低,對鉬電極有侵蝕作用,1000kg石英砂,用量應少于0.25kg。
氧化鈰,CeO2,檸檬黃色粉末,氧化鈰是無毒強氧化劑,能提高玻璃吸收紫外線的能力,含氧化鈰的玻璃在強輻射照射下不變色,在玻璃熔制過程中分解出氧氣。
4CeO2=2Ce2O+O2↑
用作澄清劑時應與硝酸鹽一起使用,氧化鈰用量超過配合料質量0.7%時會引起氣泡。
食鹽,是高溫澄清劑,在高溫下汽化揮發(fā),促進澄清作用。無毒,一般用量為配合料質量的1.3%~3.5%,過多會使玻璃乳化。適用于以硫著色的棕黃色玻璃和硼硅酸鹽玻璃,不適用于二次加熱。
熔體中與氣泡中的澄清氣體分壓的差別越大,氣體長的越大,澄清也就越有效。而熔體中澄清氣體的分壓,分解壓或蒸汽壓都與溫度、澄清劑的種類,也就是氣體的溶解度、玻璃的組成以及熔體中澄清劑的濃度有關。不過增加澄清劑的含量不都會改善澄清效果,澄清劑的選擇、用量要結合玻璃產品的用途、特性、環(huán)保、熔制氣氛、熔制工藝條件,等多方面綜合選用,方能達到效果。